才聚齐鲁 职创未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鲁企解码职路领航”就业实践探访山东行侧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鼓励更多青年学子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学校以“践学逐梦,职引青春”为主题,赴山东、内蒙古、广西等地开展就业实践探访活动。其中“鲁企解码 职路领航”实践团先后赴山东青岛、临沂两市,深入探访青岛啤酒、蔚蓝生物、海利尔药业、中车四方所、海尔集团、青建集团等青岛市龙头企业,以及临沂市鲁南制药集团、新港集团、山东临工、欧普科贸等代表性企业十一家,通过实地观摩、座谈交流、校友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招聘要求以及需求和员工福利待遇,实地参观工作环境,为西农学子职业规划锚定方向。
团队参观青岛啤酒、中车四方、青建集团及海利尔药业
政策筑巢 山东引才“诚意足”
“没想到山东的人才政策这么‘解渴’——住房补贴、实习津贴、就业服务‘一条龙’,感觉来了就能安心扎根。”实践团队长吴豪在两地走访后,对当地的人才保障体系深有感触。
在青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座谈会上,学校就业负责人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人才培养、校地企合作等情况,李向永副主任详解了当地的人才政策:硕士毕业生可享最高15万元安家费,应届大学生落户“秒批”,单身员工可申请一年免费公寓,更有3000元/月的实习补贴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中车四方所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石路表示“企业除了五险一金,还有免费的工作餐、班车、健康体检,让人才‘来了有平台,留下有保障’。”在临沂,实践团深刻感受到当地对人才的渴求与诚意。临沂市委组织部李建业主任介绍,临沂市已组织多场区域专场招聘会,精准匹配生源地学生需求,助力企业招引本地英才。
从“人才服务一件事”集成窗口的便捷落地,到“爱才临沂”“青e办”平台的暖心搭建,一揽子人才政策如春风化雨,让实践团真切感受到青岛、临沂两市在“引才、育才、留才”路上的扎实足迹与务实担当。
团队与青岛市人才服务中心、临沂市委组织部及人社部门交流座谈
产业聚力 鲁企创新“动力强”
走进青岛和临沂的企业园区,从传统制造到生物科技,从轨道交通到智能家电,从商贸物流到高端制造,实践团看到了齐鲁产业的“硬核实力”。中车四方所近3000名员工中,60%是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70%,机械、电气、电子专业人才成为“主力军”。“我们的制动系统、智能轨道交通技术全国领先,正往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方向突破,急需基础扎实的技术人才。”人力总监邵文盛介绍,平均年龄34岁的工程团队正在产品迭代的前线,书写他们的故事。
团队与中车四方车辆研究所交流座谈
蔚蓝生物的实验室里,酶制剂研发、合成生物技术的创新成果让人惊叹。作为A股上市公司,其研发投入占营收8%-10%,拥有35位博士、300人研发团队,主导制定了62项行业标准。“我们的酶制剂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环保、食品等领域,减碳减排效果显著,比如在烘焙行业每年可减少4000多吨碳排放。”企业技术总监说,西农的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
团队与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座谈
青岛啤酒的“a计划”“菁英计划”让人眼前一亮:前者作为管理人才储备,第一年提供免费住房;后者面向工艺技术岗,三年租房补贴可与青岛市级补贴叠加。海利尔药业的药物制剂带头人,土壤学专业校友柴泽宇在此深耕多年,“这里注重持续学习,学校扎实的学风让我快速适应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变。”
团队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座谈
拥有超1.3万名员工,临沂当地最大的实体企业和纳税大户——鲁南制药集团,其57年的深厚积淀与持续创新令实践团震撼。企业将15%的销售额投入研发,坚定不移走创新药之路。人力资本中心主任周冰坦言对高精尖人才的渴求,并分享了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经验与面临的挑战,期待探索更有效的机制,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
团队与鲁南制药集团座谈参观
新港集团展示了公司在木业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拥有7个省级平台、CNAS认证实验室及双院士工作站(李坚院士、吴义强院士)。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科技奖项,其“仿生胶”技术引领行业创新。企业强调“汇聚四海英才,共创美好未来”的理念,今年已招收20名硕士研究生投入产线研发,并为其提供清晰的双通道晋升路径和具有竞争力的待遇。
团队与新港集团交流参观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及其智能信息科技公司展现了工程机械领域的智能化转型实力。代表了临沂商贸之都活力的欧普科贸有限公司,说明了企业对电商、供应链管理等方向人才的需求。实践团还参访了临沂商城展览馆、兰田智慧物流港和“中国大集”商城数字化平台,深刻感受到“中国物流之都”的商贸底蕴与现代智慧物流的蓬勃发展。
团队与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交流参观
海尔集团的“创客机制”、青建集团的智能建造技术,在鲁企业个个“身怀绝技”,实践团成员周传龙感慨:“原来山东有这么多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涉农专业也能在智能制造、生物科技、高端木业、智慧物流领域找到广阔天地。”
鲁行有我 西农智慧“薪火传”
“在校时练好制图、设计等基本功,工作后才能快速上手。”中车四方所校友的分享,让实践团成员印象深刻。校友朱利元工程师感慨,从研发岗到市场岗,西农的“扎实学风”影响至今:“基础知识拿过来就能用,再加上持续学习,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西农学子将校训“诚朴勇毅”奉为圭臬。“他们不浮躁,能沉下心做实验、钻技术、攻难关、克难题,这是科研岗位最需要的品质。” 蔚蓝生物人力资源负责人说,不少西农校友已成长为研发骨干。海利尔药业的柴泽宇师兄则寄语学弟学妹:“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热情,学校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因国家战略而生、而为、而兴,如今西农学子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贡献西农智慧和力量,西农精神与齐鲁大地的实干基因高度契合。实践团带队老师艾群轶表示:“地方的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山东的经济发展渴望人才,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校地企合作,以人才共需为基础,以校地合作为引擎,进一步加强在专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领域合作,吸引更多西农学子在齐鲁大地建功立业,持续贡献西农智慧。”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节点上,齐鲁大地,这片涌动着创新活力与求贤若渴热忱的热土,正以其强劲的产业发展和无限可能的人才机遇,深情召唤着西农学子探知山东、了解山东、建功山东。此行,实践团不仅带回了丰硕的企业需求与引才政策,更在心底深深烙下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智慧融入齐鲁新发展”的坚定信念。未来,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孕育着无限希望的沃土上,必将有更多怀抱理想、肩负担当的西农人,以“诚朴勇毅”为笔,用扎实学识与青春热血,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母校的精彩华章!西农的智慧薪火,必将在齐鲁大地上燃起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