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访谈对象:劳红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毕业生
二、从事职业:伊宁市克伯克于孜乡党委书记
三、访谈地点:新疆伊宁市克伯克于孜乡
四、访谈时间:2024年8月
五、访谈内容:
Q1:您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
A1:我的工作日常紧密围绕乡村发展以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展开。我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实地走访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和村民家中,深入了解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我从基层做起,逐步成长为乡镇领导。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农业和乡村发展领域,基层经验对于职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持续学习和适应新政策是职业发展的关键。我的工作不只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群众的想法和建议来谋划乡村的未来发展,动员社会资本和项目资金,推动乡村振兴。
Q2: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
A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锚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这就需要有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和人才。母校西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西农人。我们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和传承“情系三农、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贡献着西农人的力量。
Q3:母校对您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
A3:从去年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沿着“一带一路”倡议,向新疆各地建立人才工作站,输送农业人才,伊犁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站。作为这里的校友,我感到无比欣喜和骄傲,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联系母校和边疆热土的纽带。母校一直是我们的骄傲,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母校增添荣光。
Q4:您是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
A4:我最大的追求是通过为群众和企业服务获得认可。我还记得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经历,以及如何通过协调市直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来优化营商环境。我毕业十余年,其中有十年的时间都在乡镇工作。在组织的关怀下,我一步步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我贡献着西农学子的力量,用青春和汗水,用母校授予的知识去耕耘新的天地,用母校寄予的希望去厚植无悔人生。
Q5:您工作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A5:在克伯克于孜乡工作期间,我谋划了“一园七产”的产业布局,以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引领,推动本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我拓宽了村企合作发展模式,创办了首家乡村“五合一”公司、村村合股联营试点超市。我还优化了乡村生态,打造了美丽庭院,发展了乡村旅游、乡村研学游,实现了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路在绿中、人居画中的美丽新画卷。
Q6:您有什么话想对母校说?
A6:去年起,母校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在新疆各地建立人才工作站,输送农业人才,我的家乡伊犁也是重要一站。这里的每个校友都感到无比欣喜和骄傲,也都希望成为联系母校和边疆热土的纽带。一直以来,母校都是我们的骄傲,每个西农学子都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为母校增添荣光。
访谈心得与反思:
劳红玉学姐的经历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到,基层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是真正的以人民为中心。她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通过这次访谈,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劳红玉学姐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无论未来的道路如何,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持续学习,勇于面对挑战,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
劳红玉学姐的职场经历与建议,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职业发展指导。我们应当珍视这些经验,并将其融入自身的工作与生活实践中,持续追求卓越,实现个人价值。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当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己力。
访谈者:资环学院和怡伶 人文学院权威